作者 | 我是影小妹
【资料图】
一转眼,暑期已经就要结束了。
开学,迫在眉睫。
提起教育,无论是家长、社会、还是学生自身都有说不完的话题。
虽然每年都在教育改革,但争论从未结束,教育是国之根本,所以当国家重拳出击整顿教培机构时,关于课外辅导的争论达到了最高潮。
今天咱们来说一部印度电影,对象就是私立教培学校——
《为人师表》
Vaathi
说起考试大国,亚洲有几个国家不得不提,韩国,中国,以及印度。
印度因为人口多,但是基础教育较差,学生多,学校少,通过率低,所以考试尤其是高考,那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
可谓是底层人民无人问津,上层学生卷生卷死。
70年代,印度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之后,私立教育机构应运而生,本来是要其分担社会教育责任,结果却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敛财的工具。
他们用高薪将好的老师挖过来,然后将这种成本再转嫁到学生身上。
慢慢的,学费就越来越贵。
想求学,首先得有钱。
而相比之下,公立学校一没好的老师,二没好的生源,三没资金注入,一年比一年惨淡。
城市里的还稍微好点,村里的偏远的,简直“十室九空”,没人去读,几乎已经到了关停的边缘。
穷人读不上书,孩子们早早就被推向了社会,女孩就嫁人生子,男孩就送去工厂做工。
在这种情况下,爆发了底层人民对于教育资源被私立学校掌控的不满,大家揭竿而起,要求政府做出改变。
印度最大的教培机构扎根多年,已经成了这一行业的龙头,而其中的大佬蒂鲁帕蒂,看到政府有意拿教培开刀,就抢先一步“示弱”。
他们表示,鉴于教育现状,他们教培机构决定将派遣最好的老师“下乡”扎根基层,改善当地的教育水平。
听上去好像还不错,但都是面子工程罢了。
他们实际派出的老师,其实是助教,平常根本不上课,顶多改改作业,看看自习。
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资源依然在蒂鲁帕蒂手里。
就这样,浩浩荡荡的一帮一活动开始了。
巴拉,蒂鲁帕蒂教培机构的助教,无名小卒,他是真的怀着一腔热血想要去帮助村里的孩子们求学。
然而到了当地才发现,学校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凄惨。
老师,1人。
学生,0人。
校长是一个花甲老头,面对这种情况他除了叹气还是叹气。
没办法,他们学校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老师了,学生们只能退学,去赚钱了。
其他老师都劝巴拉,混混一年还能白拿钱,就当无事发生就行。
但基于老师的职责,他根本无法坐视不理。
于是开始一家接着一家去拉人。
然而却遭到了家长的反对,送去学校一天要10卢比的费用,但是让孩子去上班赚钱,一天就能赚20卢比。
巴拉知道,要想让孩子们返校,只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家对于教育的看法。
对穷人来说,教育作为投资,这种长远的回报实在太过于渺茫了。
尤其是老师不停换,孩子们就算想去上课,老师不好好教,他们也无能为力,还不如摆烂去赚钱。
但巴拉承诺,他一定会对这些孩子负责到底。
他是理工男,本来是数学的助教老师,但化学和物理他也能教。
他可以一个人教三门。
而且他还将大家聚集起来,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大家教育的重要性。
如果说之前是老师的问题,那么现在,他来了,他就会负责到底。
在他的动员下,学生们返校了。
大家非常认真的学习,并成功在联考中考出了好成绩,这一下让根本就不在意的蒂鲁帕蒂懵了。
你说什么,这是我们派出去的老师教的?
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?
蒂鲁帕蒂下令让人把巴拉召回来,可是巴拉此时还没明白这里面弯弯绕绕,还以为他要晋升了。
由于巴拉不同意回到总部,就被蒂鲁帕蒂打了一顿,还被逐出了教培机构。
学生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课程又中断了。
但这回,学生们明白了巴拉一直强调的教育重要性,它不仅仅是一种赚钱的方式,还能提升自己的地位。
对于低种姓的穷人来说,教育几乎是唯一的翻身机会。
电影延续了印度电影一贯的特点,既有动情摇摆的歌舞,又有煽情轰鸣的音乐,还有慢动作式的武打。
巴拉被威胁不许踏入村庄,于是为了授课,他想到了一种非常高效的办法。
用录像带。
跑到音像店,将自己的课程拍下来,然后找人送去村子,再召集学生们看。
虽然是手动式的“远程教育”,但丝毫没有影响学生们的上课热情。
大家互帮互助,共同进步。
直到最后公布高考成绩,所有人都靠自己考上了心仪的大学。
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完了?
并没有,有一个小小反转。
蒂鲁帕蒂虽然没能拦住这帮人飞升,但他想到了一个更狠的方式,在他们出了成绩之后,找人收买。
你不是想去留学吗?
我来资助你,但前提是,你要对外宣布你是在我们机构培育出来的。
换句话来说,你的成绩要挂在我们学校下面。
不同意,那么学生们未来的求学之路会非常困难。
可同意,那就等于抹杀了巴拉的一切努力,他们愧对于自己的良心。
然而巴拉在得知了之后,非常开心地要求学生们务必要跟蒂鲁帕蒂签合同,这太好了,简直好的不能再好。
看吧,这就是教育的力量,已经有富人为你的才能买单了。
现在你们只是跨过了一座山,只有等你们真正成材了,发挥你的才能去给更多的人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吧。
所以结尾非常讽刺,巴拉手下教出来的学生一个个光鲜亮丽站在典礼上,感谢着蒂鲁帕蒂的谆谆教诲。
台下掌声雷动,而学生们却无动于衷。
巴拉在那之后就彻底失踪了,没人见过他,只是听说他和妻子一起去了远方去给上不起学的孩子们授课。
而他们这一批学生当中,有人成了教育家,有人成了企业家,还有一个成了政治家。
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按照巴拉所说的那样,创造了更多的教育机会,甚至亲自去给学生们授课。
电影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学生的回忆所展开。
当然,这是一碗合格的鸡汤,也是非常成功的印度励志电影的模板。
它太“完美”了 。
学生们肯学勤学,家长们都通情达理,老师们更是因材施教,他们这一群底层人民掀翻了以蒂鲁帕蒂为代表的资本家。
热起来了,燃起来了。
然而,现实却是有出身底层依然厌学的孩子,有即使努力也考不出成绩的学生,有大学毕业也碌碌无为的打工人。
鸡汤固然好喝,但光靠鸡汤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
进入电影杂志——为你发现更多好片
标签: